杭州夏令营

网站目录
聚冠故事
首页 > 教育天地

孩子,你没出息不是你爸妈的错!放开你的原生家庭,如何?

阅读次数:2293

  “原生家庭”是指与父母共同生活的家庭,它对一个人的成长和心智成熟有重要影响。

  近年来,这个词频频在微信公号中出现,然而,有些文章却把它的影响推向了极端。不少成年人也因此把成年后的不顺和性格缺陷,完全归咎于“原生家庭”,把责任推给了父母。

  这样真的好吗? 

  这一期,小编就和各位家长们分享哥伦比亚大学教育硕士@小小苏妈妈 的一篇思考,希望大家对这个心理学概念,能有一个正确的认知。

  最近,一个正读大二的远房亲戚加了我的微信,问我出国留学要些什么材料。

  本来这些信息都可以在学校网站上查到,我想她可能是查起来有难度,就告诉她基本上每个学校都需要这些的:

  一是要英语语言成绩过关;

  ——她说我英语很差,四级都没过。

  然后最好有一些有趣的实习经历;

  ——她说我唯一的经历就是在学生会外联部拉过赞助。

  三是英语小短文,要写写为什么喜欢想申请的专业;

  ——她说好像并没有特别喜欢某个专业。

  我纳闷了,说那你为什么出国?

  她很郑重其事地告诉我:是为了逃避“原生家庭”。

  然后她的话匣子打开了——

  自己现在成绩中等,缺乏自信,不知道以后该干嘛。

  爹妈没什么本事,对她的教育也特别失败:他们喜欢束缚她的手脚,打击她的信心,从小她想做什么都告诉她不行。导致现在自己依赖性强,什么都不敢尝试,觉得自己low,笨,丑。

  她接着说,对出国这件事没有什么信念,出国只不过为了毕业后不回到老家城市、不和父母生活在一起而已。

  简言之,自己混成这样,都是爹妈造成的。

  你不成功,都是童年的错吗?

  我曾经看过一个女孩写自己的母亲非常严厉,导致她长大后,虽然远离了母亲,仍然压抑着自己,从来不敢笑。特别是最近找工作屡屡失败,投了几百份简历只拿到一个面试,却第一轮就被刷了。

  她分析面试失败是因为自己不会笑,这归根结底都是母亲的错。我忍不住想问,这姑娘找的是什么工作,工作要求就是会笑?面试失败,恐怕还和自己其他方面的能力不足有关吧。

  再说,小时候不敢笑,可以理解和同情;但现在长大独立了,谁也管不着老娘了,想干嘛干嘛,睡着都应该笑醒啊。笑不出来是什么鬼,又没面瘫。

  对不起,对这种把自己的一切失败,都归咎母亲没有提供足够心灵抚触的成年巨婴,我毫无同情心。

  当然,有一些孩子从小成长在缺陷非常严重的畸形家庭,经历过家暴、虐待甚至性侵。这些孩子在成年后很可能出现心理问题,这是需要外界帮助和系统心理疗愈的。这种疗愈是非常严肃的一件事。

  然而,今天这篇文章里讨论的,更多地是那些从小并没受多少挫折,下班回家就打游戏,等着爹妈做好饭菜的成年人。他们被老板批评了,便赶紧找两篇“原生家庭”鸡汤文转发朋友圈,归咎父母,按摩灵魂。

嫌爹妈当年不会养娃,你来试试?

  一个人的成长是一天天积累起来的,其中会有伤痛有幸福有挫折。点点滴滴的经历,正面的、负面的,造就了今天的我们。一个母亲说三句话,就能对孩子人生起决定性影响?骗鬼啦。

  其实很多时候,我们对原生家庭的耿耿于怀都来自一种不实际的期望:期望父母是完美的。这是最典型的两岁以下孩子的心理:父母就是我的全世界,父母应该是完美的。

  私以为,所谓父爱母爱,无非是一个充满瑕疵的生命,学着去爱另一个也会有瑕疵的小生命而已。

  一个人带娃后我深刻体会到,没有人天生会当爹妈。做父母是个一天天适应、摸索、学习的过程,是一场举步维艰的自我修行。

  当年我们二三十岁的父母,在面对孩子时,恐怕是一样充满困惑的吧。小生命的到来让我更懂得了父母之爱的艰辛,对父母少了一些抱怨,多了感恩和理解。

  人类是高级复杂又充满缺陷的个体,世上哪有完美的人类、完美的父母,完美的童年。

  养育路上,我自己最多是个70分的妈妈。有什么资格要求自己的原生父母做到100分呢。

  结语:必须要说明的是,“原生家庭”对一个人成长与性格成熟的影响是长远而深刻的。

  它是很具有进步意义的概念:过去人们以为,你的错就是你的错,你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就是因为你不好。这种归因简单粗暴,并不会帮助问题的改善。而“原生家庭”让我们认识到,你不完美不是你不好,因为过去深刻影响着我们的现在。

  小小苏妈妈这篇文章并非是否定“原生家庭”,而是纠正那些拒绝正视问题、把问题推给父母的错误认识

 

  每个人都有自我养育、自我恢复的能力

  “原生家庭”不是宿命

  我们成为怎样的人

  其实更多地取决于我们自己。

  -END-